巨大的纱幕上,小说《百合花》的左边,一朵硕大的百合花由黑白渐次变幻成彩色,在开启尘封历史记忆的深沉旁白中,我们和舞台上的演员们一起进入了《百合花》的排练场……经过3年,100多次的讨论、争论,1000多天时间的打磨、淬炼,芭蕾舞剧《百合花》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期待中,绽放了!上世纪60年代,在对人民解放战争金戈铁马荡气回肠的大合唱中,茹志鹃的小说犹如一曲抒情的清流,从战争叙事的崇山峻岭蜿蜒而下,给我和所有的文学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难以磨灭的阅读记忆:小说展现的战火中的青春,意味隽永,情愫朦胧,富于抒情。
如何把5000字的小说,实现由笔端到足尖,由案头的文学阅读到剧场的舞剧阅读,芭蕾舞剧《百合花》再度用肢体语言,点亮了人性深处微弱闪烁却让人怦然心动的火苗。在舞台上依然保留并扩展了原作上世纪60年代罕见的那种隽永、朦胧、抒情的美学品格,给人以独特而深深的感染和感动……
非常感动我们的是舞台上呈现的青春美好和战争残酷强烈的对比。沉浸在新婚喜悦甜蜜和新婚离别伤感的小媳妇、怀念母亲和故乡的小通讯员、稍长两岁的文工团员大姐,三个渴望着美和爱、向往憧憬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因为那场决定着中国命运的伟大战争,他们相遇在硝烟弥漫的岁月。采自山野的那束鲜花,从江南染坊的布匹到绣着百合花的婚被到最后盖到牺牲的小通讯员身上,鲜艳的山花和纯洁的百合花作为核心意象贯穿全剧。艺术家以当代的审美理念,规避了战争铁马铿锵的宏大叙事,始终聚焦、落实到人、人性、人的命运和人的情感世界的小型叙事。小通讯员舞蹈,在借被子拒绝的嘟嘴、扭头、失落的眼神的小动作,羞涩、腼腆、单纯、尴尬、无奈、手足无措的小情绪,对母亲的依恋、思念一一带着轻喜剧的色彩,非常生动,就像今天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邻家少年。最后他青春的生命如流星般瞬间结束,没有司空见惯声浪轰鸣的颂歌,当小媳妇把百合花被子轻轻地覆盖到小通讯员身上,当一束白色的光柱照亮鲜艳红色映衬下的百合花的瞬间,令我们被无声胜有声的英雄主义的青春挽歌,感动得泪水盈眶。小媳妇的独舞散发着江南女子的柔美。绣百合花被时绵绵情意,拒绝借被子时的“内心的冲突和忧伤”。而文工团员,她对小通讯员姐姐式的疼爱、包容、宽慰,对小媳妇新婚别的理解和同情,在小通讯员和小媳妇之间的调和,还有她作为战争参与者和舞蹈艺术家,在现实和历史界面之间穿越的怀念和思考,要把战火中的青春之歌,传递到每个当代观众的心底。
展开剩余57%舞剧感染力还来自清晰的情节和朦胧的情感的微妙对比。从小通讯员竹海山道一脸稚气的出场,借被子被小媳妇拒绝,神情沮丧,最后壮烈牺牲……舞剧的情节叙述,逻辑流畅清晰,并没有欣赏的障碍。全剧设置通讯员、小媳妇、文工团员,他们角色性格明确,但人物关系有着丰富的指向,有军民的鱼水情深,有战友的并肩行动,有不同年龄对事物的不同处理……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青春。舞剧反复强化他们青春的青涩,青春的纯“爱”的意识萌动。三个年轻人不是恋人,他们在战火中陌路相逢,他们的爱,是在步入和接近成人之前,在潜意识中升起的对生命、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对于美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本能的爱。这是超越男女爱情的没有任何杂念的犹如一汪湖水般清纯、朴素、高贵的爱。《百合花》在失去了古典芭蕾舞剧单、双、三人舞的爱情依托后,身体的叙事律动更倾向于涟漪般的微妙而无法言说朦胧的内心世界的展开。第一幕结束,在月色朦胧芦苇摇曳中展开的三人舞,没有爱情的缠绵,若即若离,欲说还休,传达了属于青春少年独有的友爱、向往、惆怅、忧伤隐秘而朦胧的内心世界。全剧几乎没有震耳欲聋的炮火连天,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悲痛欲绝,始终以极其内敛的低调,控制着很容易激烈、火爆的情绪和场面。来自山野的无名的花束,在他们优美的形体语言律动和眼神的交流中无声地传递朴实、纯粹心绪。我们在剧场,静静地感受着战争中忧伤哀婉的青春人性之美。
芭蕾舞剧《百合花》交织着清澈的纯美和深沉久远的醇美。在江南民居小桥流水的背景下,在月色朦胧的皎洁中,在林木依稀的绿色中,在芦苇摇曳的飒飒声响中,全剧如梦如幻犹如水墨长卷徐徐展开……特别是全剧最后小通讯员牺牲后,血色浪漫的暗红女子群舞、悲壮肃穆有力度的烈士英魂回归故土的男子群舞,最后铺满舞台,手持百合花,白色衣裾飘飘的层层叠叠如咏叹调般女子群舞,让主题得到了庄严圣洁的升华,为这部红色的战争舞剧增添了浓郁的抒情性和唯美主义色彩。
应该承认,5000字小说原著文本的容量尚不足以撑起一部大型舞剧叙事。就舞剧《百合花》而言“5000+”是必然选择。就下一步修改而言,首先是“5000+”,加什么,怎么加,依然有研究探讨的空间。二是,如何进一步理解原著的精华和特色所在,加以深化。这也是“5000+”前行的决定性前提。
从芭蕾舞剧《白毛女》到芭蕾舞剧《百合花》,半个多世纪血脉相承,从茹志鹃、王安忆到年轻的上芭舞蹈艺术家,三代人生命接力,我们欣喜地看到,上海这座红色之城、英雄之城、现代之城,红色文化与时俱进的当代赓续,当代演绎。期待这朵《百合花》经过精心修改打磨提高,能成为新时代上芭的经典之作。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毛时安
发布于:上海市力创配资-现在股票配资-股票配资资金打入谁账户-牛股配资网登录入口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